后勤:023-67956335
電話:400-685-5868
手機:15902388495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建新西路1號中冶大廈19樓1902號
郵編:400015
Email:[email protected]
關于借錢不還的方法,江湖中一直流行著各種傳說。有人說扛過2年催收就不用還錢了;有人說平臺倒閉就不用還錢了;有人說坐牢了就不用還錢了;有人說死了就不用還錢了……甚至有的人說錢本來就不用還,借到了就是自己的,憑本事借的為什么要還?!賴著不還錢還有理了???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說說法律到底是怎么說的!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也就是說,你逾期了,法院判決你還款,你明明有還款能力卻拒不還款,情節嚴重的情況下構成了拒不執行法院判決罪,要負刑事責任。
貸款詐騙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貸款詐騙罪屬于金融犯罪的一種。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坐牢了還要不要還錢?
很多人都想著“坐牢抵債,一勞永逸”簡直錯得離譜!因欠款坐牢的出獄后,仍然需要償還債務。
因為坐牢屬于刑事責任,償還債務屬于民事責任。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責任,兩者互不影響。坐牢是被追究刑事責任,不免除民事責任的承擔。如果法院判決要求還錢,那么出獄后,有能力償還的,還需要償還所欠債務。
借錢的人死了,還需要還錢嗎?
俗話說人死債消,負債累累的時候,很多人想過一死了之。死了以后,就不用還錢了嗎?
遺產繼承:按照《繼承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其中包括債權。同時,《繼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也就是說,借錢的人死后欠的錢將由繼承人用遺產來償還,但是償還的限度不會超過遺產的實際價值。如果借錢的人沒有任何遺產,也沒有擔保人等,那可以不還。
以死消債,不如拼命掙錢,只要一條命在,總有一天翻身!
不上征-信就可以不用還了?
許多“老賴”專門找不上征-信的網貸平臺借款,然后不還。美其名曰,不上征-信的為什么要還?
信息共享:網貸公司也有自己的征-信體系和風控體系,雖然有一些小貸公司上不了征-信,但是你的逾期記錄會出現在其他征-信平臺上面。一旦有一個網貸出現長時間內逾期沒還款,你再借其他網貸就很難再下款了,就是因為你的逾期數據已經被網貸平臺共享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借了網貸的錢就算不上征-信,也是需要還的。因為很多網站現在不上征-信,不代表以后不上。而且就算不上征-信,網貸公司也可以向法院起訴讓你還錢,如果還拒不還款,“老賴”的稱號也就離你不遠了!一旦上了失信人員名單,坐不了飛機高鐵,出行受限,名聲全毀……得不償失!
網貸平臺倒閉了,還要還錢嗎?
從法律層面上,就算平臺消失,欠的錢也要還。如果借款人所借平臺是正規的P2P平臺,申請貸款的時候都會簽訂線上合同,這是受法律保護的。此外,借款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是屬于投資人和出借人的。
債務轉移
如果公司倒閉,那么債務有可能會轉移給他人,債務轉移后繼續會有催收人員進行催收。催收遲早都會來臨,還是早點做好還款準備吧!
見證人、保證人是同一個意思嗎?
見證人與保證人僅一字之差,但在民間借貸中,兩個“稱謂”的法律效力卻截然不同。
保證人:保證人即擔保人,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要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
見證人:見證人僅僅起在場證明的作用,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其有出庭作證的義務,但不用承擔任何實體民事責任。
見證人≠保證人,一字之差你就賠大了!
很多“老賴”混淆兩者概念,欺騙他人為自己擔保,在日常交易中,應提高風險意識,千萬不要輕易在他人的借條、欠條等借貸憑據上簽字,以免承擔不必要的民事責任。如果簽字,應當明確寫明自己為保證人還是見證人,以免日后產生糾紛。
編輯:萬誠律所 來源:問律
上一信息:國家發文禁止“砍頭息”
下一信息:經濟合同糾紛發生后,如何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