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023-67956335
電話:400-685-5868
手機:15902388495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建新西路1號中冶大廈19樓1902號
郵編:400015
Email:[email protected]
把手里的房子抵押借款三個月,就能獲得每月10%到15%的高利息,到期還能全額返還本金,這樣的“以房養老”項目讓不少老人心動不已。然而數月后,不僅承諾的高息不見蹤影,老人的房子也被以低價悄然過戶給關聯人。2015年開始,北京有數十位老人陸續遭遇這樣的騙局,他們有的失去了自己的房產,有的背上了巨額的債務。被詐騙團伙派出的黑衣人趕出家門后,李君母女回到住了30多年的小區卻進不了家門。
突然被趕出家門
2016年10月17日,張玲一家三口和母親李君被一群黑衣人清出了住所。帶頭清理房產的龍學武告訴張玲,她母親借了幾百萬做珠寶生意,房子抵了債。張玲當場報警,警察告訴她,對方有房產證,請她配合搬家,有什么糾紛上法院解決。在被趕出家門的第二天,張玲查詢到,一周前,她的房子已經以260萬元賣出,而這套東二環的學區房當時的市價在450萬元左右。
2017年7月12日,李君和懷孕8個月的女兒張玲來到她們曾經居住了30多年的房子樓下。再三追問下,母親才向她敘述了前情。原來,2016年5月,有人向李君推薦“以房養老”的理財形式,稱完全沒風險,并保證“做的人都掙到錢了”。李君動了心,隨即被介紹給了廣艷彬。得知李君離異,房產能由她完全處置的情況后,廣艷彬告訴她,這種“以房養老”只需要把房產證交給他三個月,抵押到的錢交給他理財,李君每個月都能拿到9萬多元的利息。三個月期滿后,本金全部退回,老人可以再用本金贖回房產證。
李君被說動了,5月19日,她與廣艷彬介紹的“銀主”王躍的中間人龍學武在北京西直門西環廣場T3樓12層簽署了多個文書。事后李君回憶稱,當時她以為是簽“以房養老”的合同,龍學武指著文件,讓她在指定的地方簽字,并沒有給她看文書的內容。簽署后,她也沒有拿到這些文書。
第二天,龍學武帶著她在北京市西城區不動產交易大廳辦理了房屋抵押的手續,隨后將190萬元分兩筆打入她的賬戶,并在幾分鐘后轉給了廣艷彬。廣艷彬則給李君手寫了190萬元的借條,并注明“此借款定于2016年8月20日一次性還清,用款共3個月”。至于廣艷彬曾經承諾的高額利息,借條上并未呈現。
參與“以房養老”投資后,老人實際只拿到廣艷彬手寫的一紙借條。
實際上在這3個月里,李君一共只拿到了15萬元左右的利息,本金也沒有被歸還。而她聽信了廣艷彬會替她向“銀主”歸還欠款的說辭,所以也一直沒有向其討要。出事后,2016年10月18日,在女兒張玲的陪同下,李君再次來到西直門西環廣場T3樓12層。張玲赫然發現,這里并不是什么“以房養老”的公司,而是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在公證處,張玲調取了李君公證過的文書,包括一份借款合同和一份委托書。
借款合同顯示,李君借款230萬元,借期1個月,月息2%,雙方同意對借款合同進行具有強制效力債權文書的公證。到期沒有還款,“銀主”可以憑借公證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李君則放棄自己的抗辯權。在委托書中,李君將自己房屋抵押、買賣、產權轉移、納稅甚至是收取放款等權利通通委托給龍學武。正是由于這份委托書,李君的房產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過戶了。
同樣進入過戶流程的還有董望的房產。2016年10月18日,這棟位于北京知春里價值近700萬元的三居室被人以1000元的價格網簽。
“所有人知道后第一反應都是問,這是每平米單價嗎?事實上這就是他們賣房的全價款?!倍呐畠焊嬖V記者,父母同樣是在廣艷彬處辦理了所謂的“以房養老”,并在邵楠的介紹下向“銀主”貸款兩百萬元。與李君一樣,這筆錢只在董望的賬上呆了幾分鐘,就轉給了廣艷彬。由于董望過世,他的子女以遺產存在爭議和糾紛為由,在法院辦理了異議登記,才使這套已經網簽的房產沒能過戶。
受騙老人吳老太在家中收拾行李,房子被二次過戶后,新房主要求她在三天之內搬走。
老人迷糊簽文件,被趕出家門的不只是李君一家。
2016年10月16日,年近80歲的張秀蘭和老伴被掃地出門。事后查詢得知,這套位于北京市西城區三環內6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46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何振光”,2016年7月11日完成了過戶。同樣,張秀蘭曾將房產證交給廣艷彬,參加“以房養老”為名義的投資理財項目,并在廣艷彬的指導下簽署了一系列文件。被趕出自己的房子后,張秀蘭和老伴晚上在前門附近24小時營業的肯德基店過夜,白天他們去同仁醫院里坐著。
80歲的張秀蘭白天接到鄰居電話,他們的行李又被扔出來了,夜里老人在樓下整理他們的行李。相對來說,吳哲老人稍顯幸運。由于兒子無意中發現了他的轉賬單,他的房子沒有被偷偷過戶,但目前被廣艷彬介紹來的借款人申請強制執行,老兩口的銀行卡已經被法院凍結,退休金都無法使用。
向吳哲推薦廣艷彬的田成,同樣是“以房養老”騙局的受害者。盡管前期收獲了可觀利息,半年后,田成還是迎來了“銀主”的上門逼債。吳哲介紹,像田成一樣發展下線的老人有很多,他們每向廣艷彬介紹一位老人,都可以拿到可觀的介紹費。
2016年10月,多名老人被清出自己的原住房,他們的子女開始嘗試通過報警、找律師等途徑幫助老人維權。起初,民警在看到借款合同、強制效力債權文書公證等材料時,認為這屬于民事經濟糾紛,不予立案。當類似的案件集中爆發時,老人們的案子才得以刑事立案,北京市西城區公安局對廣艷彬采取了強制措施。但是,廣艷彬介紹來的“銀主”并未受到調查,仍在對個別老人逼債乃至清房。
涉案的三十多位老人的公證手續分別在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和北京市國立公證處辦理。
7月13日,北京市西城區國立公證處,吳哲和兒子索要送達回執未果后走出大門。老人的子女發現,公證處成為他們維權過程中繞不過去的一個坎。李君回憶,當時龍學武在公證處的辦公桌上讓自己簽字,簽完之后一起合了個影,整個過程既沒有公證員的解釋和詢問,也沒有做筆錄。但無論是借款合同、公證申請、公證書還是委托書,均有李君的親筆簽名。公證處堅稱,這就是老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并有老人簽字的詢問筆錄為證。
幾經輾轉,張玲看到了這份全文打印,署名公證員楊宏舟、記錄人顧萱的詢問筆錄。在筆錄中,公證員詳細地向李君介紹了借款公證和委托公證的法律責任和風險,長達6頁的筆錄中每一頁底部都有她的簽名。筆錄中特別注明,所有的公證材料都由“銀主”來取。這也導致李君直到被趕出家門,手中都沒有任何有關辦理借款抵押和委托的書面材料。
張玲發現,這份公證筆錄與同樣受騙的高如老人此前一個月所做的筆錄幾乎完全一樣,只在個人身份信息處有所不同。她質疑,兩個年齡、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人怎么會對同一個問題作出完全一樣的回答?
在記者獲得的一份2016年11月錄制的錄音中,方正公證處主任王世剛解釋稱:“這個筆錄在電腦里已經制式化了,你們這樣的公證一年將近4萬件,公證員和公證員助理處理所有的這些都是制式化的,這是約定俗成的,不導致公證無效。”同樣由馮躍辦理公證業務的老人吳哲,接談筆錄字跡也有類似問題,而他至今尚未拿到委托公證書的送達回執。
7月13日,記者跟隨吳哲前往國立公證處,針對上述問題,公證處主任張慶并未正面回復,只答應老人一周后將調來相關文書供他復印。
證據不足維權難
在受害老人們看來,這種針對老年人高額貸款,抵押后憑借委托悄然賣房的行為,已經成為一種套路。因涉嫌詐騙,廣艷彬已經于2017年2月27日被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批準逮捕,但在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市致誠公益刑事項目負責人武婕律師看來,老人們維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還是傳統的龐氏騙局,第一批收益的老年人開始發展下線,下線的錢交過來補上線的錢,然后整個鏈條斷了?!蔽滏颊J為,“即使廣某被認定詐騙,他沒有退贓能力,老年人的利益已經受損了。”此外,老人簽署文件時是否知道法律后果等,很難取得對老人有利的證據。
事實上,本案中類似的房產糾紛并非只出現在“以房養老”騙局中。
2016年12月22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抵房借款風險提示》,在該院審理的案件中,通過委托售房、委托收房款等方式抵房借款的情況時有發生。抵房借款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主要表現形式是,出借人出借一定款項給借款人,要求借款人提供一套房屋并委托出借人代辦售房、收房款或過戶等事宜,借款人到期不能還款,代理人直接將房屋出售。
武婕也提醒老年人,要謹慎進入新型的金融市場、投資市場,涉及重大財產的東西,輕易不去嘗試,不要懷有天上能掉餡餅的心態,同時對熟人的相互介紹抱有警惕之心。(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張秀蘭、吳哲、張玲、李君、田成、董望為化名)
編輯:萬誠律所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一信息:微信傳文件 80后研究生被判刑1年